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我国将面对的问题
在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这说明了现在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仍然不小,真正想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还要从全球价值链以及核心技术上入手。
我国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大产业。一方面,分支多,服务面宽,上可航天航海,下可耕田犁地;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分支,也都是一个从零部件到主机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这两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点是产业链没有得到平稳发展,制约产业向高端升级。装备制造业的分支产业链发展现状是:主机企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有规模,其中不乏百亿、千亿级企业,有的甚至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话语权;但为之配套的企业大多还是创业型、中小型企业,它们处于产业链底部,规模较小,技术较弱,装备较差,没有能力自我升级,难以支撑产业向高端突破;为主机配套的拥有关键技术的核心零部件,占有高附加值,但大多数却要从欧美企业采购,成为制约产业向高端升级的瓶颈。以工程机械为例,3家中国企业已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但为之配套的国内企业数以千计,高端的液压件、密封件、传动件、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还大多依赖进口。
第二点是产业链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制约产业加快升级。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材料、机械、电气、液压等学科都属于行业共性技术。“行不同,理同”,对这些共性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与延伸开发,能够使大装备制造的各分支行业共同受益。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工,缺乏对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成果共享。比如,我们的航天工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我们的柴油机水泵等领域与世界高端产品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要突破上述两大瓶颈,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用市场的方法,在纵向的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横向的共性技术这两个重点领域积极引导。若能如此,将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具体有两点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以市场为导向,以入股方式和企业共同组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股份公司,从根源补齐产业链短板。政府用这种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在产业链的关键点上精准发力,可以解决前期投入大,单个企业没有能力投资、也很难获得大的市场的难题,从而破解我国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难题。
第二,建议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实现装备制造业成果共创共享,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着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道路,并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在内燃机拖动设备、电站设备智能控制的研发成果及创新产品制造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今后三业科技也将继续努力,不负使命。
相关资讯
推荐产品
最新资讯文章
- 又中标!广州三业在山东某石化应急消防泵组招标项目中标
- 广州三业科技消防给水设备在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应用
- 广州三业参加2018年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及 《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年会
- 消防稳压给水设备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注意事项
- 消防稳压给水设备的调试方法
- 大连西太平洋验收调试
- 广州三业消防泵组应用于舟山广厦消防给水系统
- 三业消防双速双动力风机顺利完成升级
- 广州三业总工程师郑浩参加《消防专用水泵补充测试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 XBD20.0/180-SY电动机消防泵组CCCF证书
您的浏览历史
